做我所能,愛我所做。 (語出沈君山《浮生後記——一而不統》頁三十一)

Sunday, August 16, 2009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呼吸「好空氣」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ries),在西班牙語中是「好空氣」的意思。聽到這個地名,你的腦海浮現什麼樣的畫面?

一九六四年,阿根廷作曲家拉米雷茲(Ariel Ramírez)編寫了著名的《中南美彌撒》(Misa Criolla),並於同年十月間,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進行全世界首演。有別於一般天主教的嚴肅端莊,他選擇了阿根廷及西班牙裔美洲地區傳統歌謠的旋律為主要的音樂架構,搭配以類似西班牙方言的卡斯蒂利亞語(Castilian)為主的歌詞,嘗試鋪陳嶄新的宗教氛圍。藉由一些當地傳統樂器,包含恰朗歌小吉他(Charango)、印第安葦笛(Quena)與玻利維亞排笛(siku)等,充分體現了南美洲的獨特音色。

拉米雷茲運用五種不同的拉美民間音樂,來表現他心中的故鄉特色。悠遠的低音鼓聲緩緩傳來以安第斯山傳統曲調編寫的《憐憫經》(Kylie)。男高音的緩慢歌聲伴隨約四十名編制的合唱團,呈現遼闊草原的廣袤與一望無際。《榮耀經》(Gloria)使用的是阿根廷當地傳統的嘉年華會舞曲。歡愉的樂音經由當地的敲擊樂器,盡情傳達拉丁美洲的熱情奔放,也帶領我們進入整首樂曲的最高潮。

第三部分的《信經》(Credo)使用的是阿根廷北部聖地牙哥-德爾埃斯特省(Santiago del Estero)的傳統歌謠旋律,節奏感強烈而緊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源自阿根廷探戈的演奏風格與華麗舞步。作曲家引用其他嘉年華音樂形式,溫柔地邀請我們體驗嘉年華會的精采絢爛,吟唱《聖哉經》(Sanctus)的音韻。順著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潘帕斯大草原(Pampas)上的抒情曲調,我們進入最後一曲《羔羊經》(Agnus Dei),如同激情過後的沉澱,慢慢地將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刻寫入記憶中。

阿根廷對於我們而言,是如此遙遠的國度,即便今日海空交通發達之際,依然不是說去就能立即前往的地方。在聆聽拉米雷茲的《中南美彌撒》時,好奇著表現寬廣的旋律底下究竟是怎樣美好的背景,從男高音卡列拉斯(José Carreras)情感豐富的歌聲中,逐步體會《地球彼端的好空氣》。

關於阿根廷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妙,讓音樂家為之魂牽夢縈;而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更是其中最具獨特魅力的城市。「夕陽下的弗羅里達街。走在人性到上,櫥窗裡的燈光逐一點亮,從班多鈕手風琴(bandoneón)流瀉而出的音符在行人間穿梭。循著哀傷的琴聲走去,晚禮服打扮的男子和穿著性感連身衣裙的女子正熱情擁舞。」就是這樣的夢幻場景,每天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頭上演著,讓這座城市在民俗文化發展與歷史所遺留的痕跡交融一體,共同醞釀出一幕幕動人的劇碼。

在這裡,有著傳統工藝與現代風潮洗禮下的自我時尚風格;也有引領一時文學風騷的咖啡館文化;還有足以誇耀全世界的葡萄酒與最好吃的牛肉料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夜生活,絕不能缺少探戈……這一切都宛若在歡迎旅人的來訪,讓人想悄悄融入空氣中,成為當地風景的一部分。布宜諾斯艾利斯就是散發這樣氛圍的夢幻城市。

我是Chien-Wei,邊聽iPod裡的《中南美彌撒》,邊在民生東路上散步,陽光透著樹梢撒落一地,假裝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道上,散步著。


No comments:

Always Me

My photo
Taipei City, Sierra Leone
Parsifal

Labels